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庆专栏

提示信息

[会员登录阅读] [返回首页]
提示信息: 这篇文档需要本校教职工才能访问,你目前是:游客或没权限会员 !
文档标题: 见字如面︱牛业勋:海口实验中学创建初期点滴纪事
发布时间: 2024-12-10 16:25:02

见字如面︱牛业勋:海口实验中学创建初期点滴纪事

作者:高中办公室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三十载育才铸华章,今朝共庆展未来。在时光的长河中,三十载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我们的学校而言,却是一部写满奋斗的壮丽篇章。用诗词文赋的形式记录下学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建校之初的艰辛创业,到如今的硕果累累,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这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见证,它将成为我们传承学校文化、弘扬学校精神的重要载体,让一代又一代的师生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奋进。

值此建校30周年之际,现诚挚地向全体师生、校友发出投稿邀请,共同为母校贺庆。请将您的作品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校友会邮箱(或私发微信):hksyzxbgs@13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30周年校庆贺文】+您的姓名。(如有其他形式的作品,如视频等也欢迎投稿)

近日,我们收到了牛业勋老教师祝贺母校30周年校庆的深情贺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校的眷恋与美好祝福。

   

牛业勋

原教研室主任,原海南省农垦中学校长。

       

牛业勋,男,大学本科,海南省正高级教师,海南省特级教师。199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海口实验中学任教。担任过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教硏室主任等。曾任海口市琼山中学任教并担任分管教学副校长、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副处级)、海口第四中学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海南省农垦中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2023年4月退休。

工作业绩:三尺讲台勤耕不辍,百年树人矢志不渝。本人从教几十年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致力于教研教改,教学成绩优秀,教研成显著。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海南省拔尖人才。先后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语文老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中语会副理事长;海口市中语会理事长等。

寄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海口实验中学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将永远感恩铭记。祝母校越来越好!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海口实验中学创建初期点滴纪事

牛业勋

今年是海口实验中学建校三十周年,学校將隆重举行庆祝校庆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这是学校的喜事、盛事,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三十年,既漫长又短暂,既苦涩又温暖。作为实验中学创建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自然心绪难平,感慨良多。喜欢怀旧是一个人变老的重要表现,特殊的时间节点最容易引发回忆的情感勾连。两美具,情难舍,一个退休老同志,恰逢建校三十年,在此记录下学校创建初期的点滴纪事,和同俦者共忆,与后来者共勉。

实验中学创建于一九九四年,是海口市政府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高中。据说,当年创建实验中学政府决心很大、定位很高,老百姓也很期待。学校师资面向全国公开招聘,这个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做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还不多见。海口市政府组织专家招聘考核小组依托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在苏州设立招聘点,我们第一批老师多数都是在苏州参加的招聘考核。考核很严格,要求很高,竞争很激烈,当年从众多应聘者当中优中选优录用了十七人,加上苏铁师派出的管理干部和海口市调配来的后勤服务人员、下洋村征地安置人员,一起组成了实验中学创建初期的教职工队伍。

这些教职员工分为两大类。当地的海南人把我们从内地过来叫“大陆的”,这些“大陆的”又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省份,语言习俗,饮食习惯都存在很大差异。学校创建之初,没有食堂,每天吃饭就成了很大问题,开始学校安排征地工阿姨给大家做饭,但海南本地口味大家又很不习惯,后来学校就决定老师们自愿组合轮流做饭,轮到谁谁就全权负责本周伙食。轮值老师也大多主打家乡菜,于是乎,今天湖南重庆香辣,明天东北乱炖,后天苏北淮阴菜、再后苏洲安徽菜,各色菜品轮番上阵。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学期,后来家属随迁,各起炉灶,又过起了小日子,但就是这样,谁家做了好吃的,照样的也经常一起分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很怀念那段温暖的时光。

建校之初,住也是大问题。严格地说,当时还不完全具备开学条件。除了刚刚竣工的两栋教学楼,学校还是一个破烂的大工地。校道泥泞不堪,建筑垃圾到处都是,老鼠幛螂满地乱爬。老师、学生等都住在临时改造的教室宿舍,蚊虫叮咬、洗澡冲凉都带来极大不便。记得我们六个老师住一间大教室,自己搭床绑蚊帐,作息时间不一样,每天晚上鼾声四起,梦话不断,构成别样的催眠曲。那时的治安也不好,工地工人,校外人员经常混进学校,偷盗事件时有发生。记得一天夜里,有贼溜进我们宿舍,把所有人的衣服裤子都拿到外边,翻了个遍,早上起来,大家都找不到衣裤,以为好心人给拿去洗了,结果一看全在门外大厅里,知道是进贼了。还有一天中午赖炜周老师去办公室取东西,正好把一个小偷抓个现行,才避免了财物损失。那时的学生宿舍也经常有偷盗事件发生,好像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现在的实验中学背靠海府路面对美舍河毗邻国兴大道是市中心繁华地段。但建校之初却是另一番荒凉景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围墙外全是菜地水塘,通往学校大门口的是一条坡度很大很窄的下洋村里的土路,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一所学校。记得我初来报到的那天,从新港下船辗转找到市教育局(当时在新华南偏僻破烂小楼里),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有个实验中学,我还以为被骗找错地方了,后来找到人事处,打电话给学校来接人,是阿威开车和小杜把我接到了学校。学校靠近海口大英山机场,现在的国兴大道就是当年机场跑道,机场是军民两用,每天都有数架战斗机训练起降,巨大的噪音,震得窗子玻璃晃动,有时候上课要停下两分钟,噪音过后才能接着上。

实验中学有好多故事,比如,由于多数来自内地,姓氏也比较特别,当时就汇聚了牛、马、朱、杨、熊等姓氏,人们感到奇怪,说实验中学是开了动物园,应有尽有。后来一些人陆续调离,到别的学校任职,他们又说动物园门忘关了,动物们都跑了。我的牛姓,海南本地人不多,他们海南话叫“ gu”,我就成了牯老师了。女儿第一天上小学中午回来哭着跟我说不姓牛了,我问她怎了?她说别的小朋友都说没有姓牛的。真的很有趣。当年想家打电话也是一个很费周折而奢侈的事。移动电话还没有,最早砖头般的“大哥大”绝对是大老板的标配,普通人家也装不起初装费昂贵的固定电话,逢年过节给家里打电话,要去海府路邮局电话亭预约排队,学校住宿区仅有二楼吴会计家有电话,要约好时间,焦急等待,那是怎样的期待呀。

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儿,那是我一个人卧病天涯的日子。一九九五年快放暑假,由于饮食不规律,工作劳累,经常吃路边大排档,得了严重的肝病,海口市人民医院住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后来住在同病房的病友建议我和他一起去陵水英洲老家吃草药中医治疗,我就和他一起去陵水,1995年东线高速路还没开通,坐车走老路要6、7个小时,一路颠簸,来到了一个小黎村。在那里我住了两个多月,那年的中秋节我一个人在那个小黎村度过。语言不通,孤独寂寞,卧病天涯,倍感凄凉。但最后坚持下来,肝病得到根治,真的感谢淳朴善良的海南人。

二〇二三年四月,我光荣退休。上岛三十年,在实验中学工作生活了十一年,那里有我最美好的记忆。正可谓:而立之年来实验,转瞬实验已而立;流年岁月堪回首,共话母校腾飞时。

       

2004年9月15日语文组合影

          

海口实验中学30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

联系电话:

0898-65354801、13307655055黄老师(高中部)

0898-66268209、13637545163许老师(初中部)

通信地址:海口实验中学海府二横路8号

邮政编码:570203

                         

相关链接

祝福母校︱马向阳:写给海口实验中学三十周年校庆的祝福

见字如面︱邢述评:海口实验中学怀想

见字如面︱写给海口实验中学三十周年校庆的祝福

见字如面︱赖炜周:写给海口实验中学三十周年校庆的祝福